上個禮拜去了員工旅遊,這次行程有五天,目的地是日本,而且公司全部付費(不過也不全部是玩啦,看市場和拜訪廠商看展覽也佔了很多時間)。

 

我來講講我現在的公司先好了,我們老闆是旅日華人,董事長的小孩也是日本出生長大拿日本籍(兩位公子),是我們日本公司先開,台灣公司因為兄弟分家產,才開的,所以我們公司走非常傳統的日式公司路線,除了新血之外,大部份的員工都是呆二三十年那種,然後董事長都把員工當家人,很多小事也很日本,例如說,有客人來之前,女生的員工都要去泡茶給客人喝,或者在宴客的時候,要負責照顧所有的人,當外賓來訪的時候,我們還要在門口的桌上插上中華民國和對方國家的國旗,開會agenda要設的非常細,所以我到這間公司花了很長的ㄧ段時間習慣。

 

之前的管理階層在這邊都呆了三四十年,到後來公司不賺錢就算了,後來股東不爽,管理階級跟董事長吵(董事長都八十幾歲了),還對董事長大吼罵髒話,然後董事長就把老員工找回來,把這批管理階級的全弄走。

 

有時候聽同事講以前的事情會有很多感觸。例如說在日本老闆對員工會像是對自己家人,就很關心他們,希望他們工作的開心,同時他也會期待員工也會充滿感激,努力工作,當然表現不好的員工,我們公司從來不fire人,會希望他們能夠進步,做很多事,如果他們不改,離職的話,公司會給很好的待遇,我說我以前的公司和我同學的公司,如果公司想要弄走一個人,就對他們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逼走他們,我現在公司的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當然這樣也是有弊病,有些沒能力的人坐重要位置,你也沒辦法弄走他,只希望他會改。(請不要對號入座)

 

但是這樣的日本文化到了之前的管理階層就全變了,我覺得那是接觸一個新文化,只能學到表面,不能真正摸到那個文化的精髓的結果,有點像是一堆送到美國或加拿大的小孩,每天講英文可是都待在華人社會,用他們用肉眼看到白人的型為的理解是白人的文化,而不是看到那樣行為後面的目的和思維,例如說,董事長的慷慨到了原來的管理階層變成公司不賺錢奬金還是亂發,尾牙唱一首歌給一千(乾脆把鈔票撒在地上要女員工身體抹油去滾算了),這種事情我覺得給兩百塊是表示謝意,給一千是“我掌管你的生死我是大爺”的意思。日本尊重階級的結果來了就會變成獨裁,日本人吃飯會喝小酒會變成逼不會喝酒的女生喝到在廁所吐(不喝會被邊緣化),尾牙奬金金額很高,可是領了不捐出來,會ㄧ直被老闆“關心”。

 

這就好像一昧的摹仿美國,學不到精髓,就融不入白人社會一樣,最後當然就是鬧翻。

 

據說當年sars的時候,董事長很關心員工的健康,親自在日本請日本公司的員工準備一個care box,裡面裝了口罩和日本小物之類的東西,寄回台灣給美個員工一包,當時公司員工情緒很低落,他打電話來請當時主管發給每個員工一個月薪水的慰問金,公司員工大受感動,當市場衰退的時候,隔年公司業績整整成長一倍。

 

這些事情聽聽沒什麼感覺,這次去日本真正體會到那種深層的感動。

 

我們全程都是老闆的兩個兒子輪流照顧我們,台灣人很多人沒怎麼出過國,ㄧ出國整個不受控制,到處亂跑,常常有人走失(這是帶人出去最令人害怕的事情,尤其又沒有手機連絡,被照顧的人完全沒有搭車和自己行動的能力),共七個人,連我常帶朋友出去玩,都無法想像帶那麼多人,而且隨時要維持秩序的壓力。然後他們完全沒有抱怨,而且非常貼心。

 

例如說我們去迪士尼,我們往旁邊瞄了一眼說有賣芝麻吉拿棒噎,我們去排隊的時候董事長的兒子就不見了,隔了ㄧ會兒,他就出現氣喘吁吁,手上拿了八隻吉拿棒,然後說是給我們的,其中兩個人跑去買票,他ㄧ直把兩隻吉拿棒握在手上直到那兩個人回來。

 

然後我們去新宿逛街,逛到後來大家都提大包小包,董事長的兒子突然拿著行李箱出現,說大家可以把東西裝進來,他來拉。

 

然後像他們家那麼有錢,董事長和兩個兒子每天都騎腳踏車上班,兩個兒子的腳踏車都是從13歲騎到現在,那天拿來裝逛街戰利品的箱子,是董事長的兒子用了十年的行李箱,你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他們真的是很有感情而且很惜物的人。

 

董事長的太太在兩個小孩還在讀國中的時候過世,那個時候董事長的太太生病生了ㄧ陣子,斷氣的時候,小兒子抱著媽媽的身體不放手,然後ㄧ直親媽媽的臉好像她還活著,在場的人看了都掉淚。

 

那天我跟董事長大兒子說,你們家人人都好好,你爸爸也很好,你也很好,你弟弟也很好。他跟我說,可惜我媽媽走了,因為她真的是個非常好的人,妳沒機會見到她。然後他就不說話,ㄧ直很激動的臉看著遠方,很令人動容。

 

我們要走的那天,吃午餐的時候董事長突然出現,跟我們一起吃飯,吃完之後,突然掏出一疊現金,給我們ㄧ人一萬,說要帶我們去池袋買紀念品,然後說,日本東西品質真的很好,拿了ㄧ萬塊就盡量花,不要因為物價高所以捨不得,還要我們以自己名義每個人要選三樣東西帶回去給沒有來日本的同事,之後帶我們去超市,跟我們介紹日本的食物,告訴我們該買什麼。

 

就超感動的。

 

我小時後,我爸媽跟他們的朋友都是這樣對待別人,我記得有次我爸搭火車從台北回花蓮,隔壁坐了個紐西蘭女孩說要到花蓮backpacking,當時是快十二點纔到達的夜車,女孩還沒定旅館,我爸很擔心她會發生危險,就把她來跟我們住了個晚上,之後都ㄧ直有保持連絡,她後來還帶她男朋友來花蓮找我們,後來結婚生小孩也有寄嬰兒照片給我們看。

 

我爸媽到現在還是這樣對人,我媽之前義務幫一個小孩課後自修,後來那個小孩的爸爸失業,我爸就假借家裡頂樓需要整修,給他工作做,然後我跟我弟都ㄧ直以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來臺北讀書之後,會發現有時後你對別人好,人家不會感激,只會佔你便宜,或者把你當呆瓜,或者你對人家好,人家會覺得你是有目的的。

 

慢慢的,因為ㄧ直受傷,我不會這樣對別人了,然後ㄧ直適應的也很好,這陣子不知道怎麼搞的,總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不只是董事長一家人,還有遇到其他幾個朋友也是,甚至連看電影或聽朋友說別人的故事,聽到kumiko和她女兒的互動,都很意外的是這類的故事(像七生有幸也是人跟人之間的那種bound和無私付出的故事),突然間我發現我的改變和適應這個社會,是因為在某方面我已經封閉某些感受,讓自己有合乎“一般人”的行為,讓自己的生存不會那麼難受,但是這樣的轉變,也讓我失去一些人生當中的美好和感動。

 

就像之前我朋友生日,沒人真正care這件事,於是我買了個小蛋糕給他ㄧ個驚喜,可是他卻把因為沒人參加他的生日的沮喪發泄在我身上,我覺得當天我回家的時候,覺得很受傷而且很錯愕,而且之後見到那個朋友我都會覺得很不舒服。

 

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是換做別人是在我的立場,我應該只是簡單的覺得不爽而且覺得這個人很沒禮貌,可是當時我會覺得很受傷和錯愕,真的和我的環境背景有關吧,因為從小我們家的小孩就是被教育要有禮貌和關懷別人,如果換成我是他的話,在我的心態上,會把“ㄧ個朋友對我真好,下班趕過來還買了蛋糕,真令人感動”的感覺擴大,然後把體貼“別人應該是有事情不能來,不過因為克服工作勞累而來的朋友他們是真的在乎我的”感覺擴大,去感激他們,而不是把別人對我們好視為理所當然,還在心理上怪罪那些沒來的人。

 

因為他的行為是在我的邏輯之外,在當下我只是被他的態度嚇到,沒想太多,所以會很錯愕他有這樣的反應,之後的受傷是不能明白為什麼一個人能夠會這樣去對待另外一個人,等到這段情緒波動過了之後,了解他當時的情緒反應,也就看開了,只是當我不確定ㄧ個人值得我這樣對他好之前,我不會再冒險受到這樣的傷害。

 

所以我說這是ㄧ種情感上的封閉。

 

而這陣子發生的一些事情,逐漸讓我去釋放一些刻意鎖起來的東西,帶來的是很多的溫暖和安全感。

 

然後當別人這樣對我好的時候,心裡都會很感動,希望給他們很多很多很多,希望他們會幸福快樂。

 

有些朋友會說我很貼心,我ㄧ直都是神經很大條的人,所以不太明白他們這是什麼意思。

 

直到別人也給我同樣的溫暖(當然在程度上我比不過他們),真的因為對方把你看得很重要,呵護你,關心你,而感受到莫名的力量,那就是貼心,也許我會說因為我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所以希望他們好過些,幫助他們等於幫助我自己,能夠給我ㄧ些情緒上的穩定。

 

我必須說,那種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是ㄧ種很深層的感受,那種溫暖不是誰對誰說我愛你或是一些非常表面的行為可以取代的,但是當那樣的感受還沒被打開,就無法感受到,應該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懷。

 

然後我要繼續停留在這樣的世界。

 

我們ㄧ直都在篩選我們身邊的人,值得的他們會留下,剩下的,他們會走,然後我們會留下那感動的感覺,因為年紀和智慧,讓自己的生活能更祥和。

 

喔,對了,如果maggie和kumiko有看到這篇文章,maggie,妳在泰瑞莎之家買的鏡子,ㄧ直都放在我辦公室桌上,還有kumiko之前買的符,祈求我愛情的路能夠順利的,也還綁在我的皮包上,看起來跟新的一樣。而這些東西從主人到我手上,ㄧ直都留在我身邊,因為在很令人不舒服的情況下,看到朋友對我處境的關心,都會讓我覺得好過許多。

 

所以我也要ㄧ直當個關懷別人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a 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